时间:2021-08-31点击:4327次
毒性测试与风险评估是保障人类健康与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毒性测试替代方法已成为毒理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在化学品、化妆品、药品和农药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变革和许多新技术方法(New Approach Methods,NAMs)的广泛应用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学科的发展,对全球的安全评估方法体系也带来深远的影响。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已成为下一代风险评估(Next Generation Risk Assessment,NGRA)的核心技术与测试策略,为我国毒理学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管理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
为了促进我国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增进科技工作者、企业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2021年7月7日-10日,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在沈阳召开2021(第五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承办。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双清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开幕式由沈阳沈化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磊明教授主持,大会主席彭双清教授、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周平坤教授、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胥维昌教授致开幕词,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教授,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杏芬教授,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毒理部部长贾旭东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皮静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长周平坤教授致辞
沈阳沈化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磊明教授主持大会
近年来,随着体外生命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法规策略的更迭,全球替代方法得到迅猛发展。替代方法作为21世纪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学科发展日渐成熟的新阶段,如何在各行业领域进行广泛的应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近年来,我国逐渐引进和建立了一系列替代方法和测试策略,在安全与风险评估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积极探索。针对当前毒性测试新技术方法、替代方法的应用与风险评估、毒性机制与预测毒理学等研究领域,本次会议邀请17位国内外资深专家做大会报告,对替代方法的技术前沿和法规监管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毒理部部长贾旭东研究员介绍了食品毒理学计划中的转化和替代。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于2013 年提出了食品毒理学计划(FTP)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包括食品毒理学数据库、优先物质评价、食品毒理学新技术新方法、食品毒理学标准、食品毒理学质量管理和食品毒理学人才培养等6个版块内容。构建了斑马鱼、人源胚胎干细胞、TTC、BMD、AOP 和IATA 等一系列模型、技术或方法,并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应用推广。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张宏军研究员报告,中国在构建更为有效的农药管理法律框架同时,引入农药风险评估理念与技术加强农药科学管理,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在农药登记毒理学和健康风险评估方面,中国已经发布标准40 余项,涵盖了大田用农药和卫生用农药,基本满足当前各类农药登记的实际需要。中国将密切跟踪毒理学试验技术新方法及其在农药风险评估和登记管理中的应用新进展和新动态,并着手制定3R 原则下中国农药登记毒理学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等。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彭双清研究员介绍了替代方法(3Rs)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ICH指导原则中体现3R原则理念的基本情况。替代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动物福利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目前,药物临床前研究特别是法规毒理学的研究主要采用以实验动物模型为主的研发策略,但替代方法的应用已贯穿于新药研发的全过程,包括药物开发和非临床研究。推荐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鼓励根据3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减少动物的使用,使用新的体外替代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
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彭双清教授做报告
美国EPA研究与发展办公室W. Matthew Henderson研究员介绍了EPA在将NAMs纳入监管决策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及其挑战。他概述EPA大量使用组学、有害结局路径、分层危害评估等方法和策略,他还分享了EPA目前正在研究中的项目,如使用代谢组学方法来验证一种微电极试验方法以预测神经发育毒性,采用高通量毒代动力学(HTTK)对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进行评估,开发农药在两栖动物中的皮肤吸收模型以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的计算机模型等。
美国EPA农药项目办公室(OPP)Monique Perron研究员介绍了NAMs在农药风险评估中的法规应用,包括如何研发豁免、交叉参照/桥接、NAMs等方案以减少动物测试,涵盖了皮肤致敏、急性皮肤毒性、透皮吸收、神经发育毒性等毒性终点。Monique还谈及OPP 的近期工作将聚焦在神经发育毒性测试组合,人三维肺组织模型,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新方法,急性致死性毒性QSAR模型等领域。
先正达集团(中国)帅怡博士分享了基于体外非动物测试技术的吸入毒性风险评估策略及案例分析,就NAMs在农药领域的应用给出了实例。帅怡指出,采用人体细胞体外测试结合人体呼吸系统计算机建模的手段减少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NAM 降低了采用传统动物模型的不确定性,并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更相关、更准确的毒性终点。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盟消费者安全委员会Vera Rogiers研究员详细分析了中国2021版《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与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的《化妆品成分测试和安全评估指南》(第11版)和欧洲产品信息档案 (Product Information File,PIF)的比较结果,为国内同行进行化妆品安全评估研究以及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新思路。
联合利华安全与环境保障合作中心Paul Carmichael博士详细分享了如何应用NAMs对面霜和润肤露中0.1%香豆素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案例,包括如何整合暴露组学,计算机模型和生物活性数据进行分析。Paul乐观地认为,随着NAMs在法规决策中研究应用的深化,未来NAMs在新原料非动物测试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徐平教授深入探讨了如何使用组学技术(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对阿霉素进行下一代风险评估。较之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能更好地反应阿霉素的生物学效应,提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能是下一代化学物质风险评估的灵敏技术。
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Catherine Willett博士指出教育培训对替代方法和NGRA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她介绍了两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全球性培训项目:即将推出的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协调的非动物安全评价项目(Animal Free Safety Assessment Collaboration,AFSA),和刚刚在2021化妆品欧洲个人护理用品协会年会上发起的新科学计划(New science program,NSP),这些项目将致力于推广NGRA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顾忠泽教授做了题为 “可用于动物替代实验的器官芯片制造与测量”的报告,对器官芯片研发、制造及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展示了器官芯片这一新兴的生物芯片技术在我国生物医学、药物研发、环境评估、化妆品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器官芯片这一全新技术的产业化给出了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艳教授团队的程薇博士介绍了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立的体外“多器官系统”的发育毒性评价体系,并联合应用两种核型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立可提示化学品性别差异性毒性效应的预测模型,提示胚胎干细胞在发育毒性研究、机制研究及毒性筛选方面有着积极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程薇博士做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唐赟教授介绍了如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涵盖健康效应和生态环境毒性的各类计算机毒性预测模型。唐赟教授表示,在线预测服务系统admetSAR 已上线,DrugBank自2014年4.0版在其网站上开始使用,化合物毒性预测系统单机版软件包已编制完成,为非测试方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践工具。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效伟教授指出,基于有害结局通路网络的高通量转录组学化学筛选可实现批量测试化学物质,为化学物质危害排序、分类和评估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新方法。张效玮指出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高通量组学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和开发下一代化学品风险评估技术以支持混合物、复合污染的生物毒性测试和环境管理。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张效伟教授做报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谢剑炜教授介绍了毒效分子质谱定量技术及其毒理学应用,为芥子气中毒确证提供了全新标志物,可应用于临床病例早期诊断、溯源确证、预后评估。此外还分享了组蛋白磷酸化修饰、基因毒性与致癌性预测研究结果,以基因损伤修复中的关键共性效应靶分子γ-H2AX(染色体毒性标志物)和p-H3(纺锤体毒性标志物)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新的体外基因毒性筛选策略。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谢剑炜教授做报告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邵侃教授根据基因组剂量效应建模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方法,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基因组数据剂量-反应模型和针对影响模型不确定性的基因组数据的BMD预测系统。邵侃指出,利用体外基因组数据从 BBMD (贝叶斯BMD) 估计的 BMD数据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BMD替代方案。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邵侃博士做报告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梁平教授指出,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估,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上市药物被撤回的风险,为转化医学和再生医学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革命性的模式转变。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梁平教授做报告
大会还播放了日本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学会、韩国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学会及欧洲体外毒理学会发过来的视频及对大会的祝贺,及时分享国际上替代方法发展的最新动态。
同时,大会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包括毒性测试新技术方法、替代方法的应用与风险评估、毒性机制与预测毒理学,有30位中青年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学者们积极分享了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同时大会设置了壁报交流。为了鼓励和支持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通过专家评审,从专题报告和壁报中评选出了12篇优秀论文。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两个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其一为计算毒理学,课程对计算毒理学的概念、法规应用进行了概述,讲解了QSAR模型的非线性及其应用域表征方法,介绍了QSAR建模的一般流程,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建模、模型评价等内容,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如何实现神经毒性的预测。其二为OECD 测试指南492 体外眼刺激测试方法及 SkinEthic? HCE 角膜模型的应用,深度解析OECD 测试指南492,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 SkinEthic? HCE 角膜模型进行体外眼刺激性测试具体方法并进行了实操培训。继续教育课程紧扣时下热点话题,为学员提供了深入浅出,内容详实,兼顾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内容,得到与会者的踊跃参与和一致好评。
分会场报告现场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毒理学会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学会的工作得到了众多学者们的踊跃参与,为我国的替代方法事业精诚合作、共创未来。
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得到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联合利华、欧莱雅等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大会为400多位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大会交流、分会场交流、壁报交流、继续教育培训等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形式。聚焦毒性测试新技术新策略国内外前沿技术发展动态,涵盖了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及其在化学品、食品、农药、化妆品及药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更有大量替代方法应用与管理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为广大的毒理学科技工作者、政府机构管理人员以及企事业相关单位人员呈现了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搭建了一个重要学术交流的平台,对毒性测试与转化毒理学的发展和管理认可有着积极意义和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