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点击:37次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第196卷论文目录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February 2025, Volume 196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vol/196/suppl/C
综述
1.羽扇豆醇药用潜力研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生物利用度进展的系统综述
概述:本文综述了羽扇豆醇在抗炎、抗癌等多重治疗机制中的潜力,回顾了其临床研究进展及纳米递送等生物利用度优化策略,并指出临床转化面临的药效验证与制剂创新瓶颈。
2.人体微/纳米塑料膳食暴露途径与健康效应研究:基于食品、动物及人群监测数据的系统综述
概述:本文总结了微/纳米塑料通过食品链迁移至人体的暴露路径,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指出全球食品微塑料高检出率的问题,并强调检测方法、毒性数据库和风险管控策略完善的重要性。
3.电子烟导致的口腔健康风险:分子机制研究与临床证据综述
概述:作者从分子层面解析了电子烟诱发口腔炎症、氧化应激及微生物失调的机制,整合了细胞和动物实验证据,揭示其对口腔黏膜和免疫系统的潜在危害。
研究论著
4.西班牙市售爆米花中丙烯酰胺含量及膳食风险评估
概述:检测发现西班牙部分市售爆米花丙烯酰胺含量超出欧盟标准,儿童群体经膳食摄入的致癌风险接近安全阈值,建议优化高温加工工艺并强化食品监管以降低潜在健康危害。
5.槲皮素可缓解氟诱导的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毒性:基于体视学、组织化学与行为学的整合研究
概述:评估槲皮素对氟暴露大鼠前额叶皮层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揭示槲皮素可通过抗氧化途径减轻氟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并改善认知功能。
6.维生素C可缓解氟化钠诱导的小鼠牙齿氟斑病与过敏反应
概述:本研究揭示维生素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与Th2型免疫反应减轻氟化钠诱导的小鼠氟斑牙和过敏炎症,提出其作为膳食补充剂干预氟相关口腔与免疫毒性的潜在价值。
7.T-2毒素暴露致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及富马酸二甲酯的神经保护作用
概述:本文从分子层面解析T-2毒素暴露引发神经毒性的氧化应激与炎症机制,并发现富马酸二甲酯可通过激活Nrf2通路减轻神经元损伤。
8.玉米赤霉烯酮通过促进肠道葡萄球菌生成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加剧大鼠子宫的免疫应激反应
概述:玉米赤霉烯酮可通过促进肠道葡萄球菌生成TSST-1毒素加剧大鼠子宫的免疫应激反应,证明毒素-菌群之间存在互作关系,为真菌毒素相关生殖免疫损伤提供干预靶点。
9.生命早期膳食化学物混合暴露与儿童过敏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研究:基于法国EDEN母婴队列的追踪分析
概述:对法国EDEN母婴队列的进行追踪分析发现,婴儿期膳食化学物混合暴露与8岁内过敏/呼吸疾病相关,提示早期环境化学物可能通过免疫失调导致累积效应。
10.黄连素可保护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Klotho蛋白及AMPK/mTOR/ULK1/ Beclin-1通路的调控机制
概述:黄连素可上调Klotho蛋白表达并激活AMPK/mTOR/ULK1/Beclin-1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流阻滞与凋亡,从而缓解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11.苍术内酯III通过抑制NF-κB/MLCK-pMLC通路改善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的结肠炎:基于肠上皮屏障修复的机制研究
概述:苍术内酯III通过阻断NF-κB/MLCK-pMLC信号轴,修复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增强屏障功能,从而减轻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1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激活miR-26a-5p/PTEN通路减轻铅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毒性研究
概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外泌体通过递送miR-26a-5p靶向抑制PTEN表达,阻断铅诱导的线粒体凋亡与氧化损伤。
13.人类日用品来源微塑料的毒性差异评估:基于人体细胞模型的毒理学研究
概述:在不同来源的人体细胞中发现,不同来源的微塑料由于物理化学特性差异,导致细胞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程度不同,表明日用品来源微塑料诱导的健康风险具有异质性。
14.海藻糖可缓解十溴二苯醚暴露诱导的小鼠精子染色质凝聚障碍及精液质量下降:基于氧化应激与表观遗传调控的机制解析
概述:海藻糖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与调控组蛋白修饰,改善十溴二苯醚(BDE-209)暴露诱导的小鼠精子染色质凝聚异常及精液质量下降。
15.印度赖布尔工业区与居民区牛奶及水牛奶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概述:检测印度赖布尔工业区与居民区牛奶和水牛奶中铅、镉、砷等重金属含量,以评估其致癌/非致癌风险,结果显示工业区污染显著高于居民区,儿童致癌风险超标。
16.新型抗高血压化合物KSD179019的临床前毒性评估:系统毒理学与安全性研究
概述:通过急性/亚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长期毒代动力学实验,系统评估KSD179019的安全性特征,证实其治疗剂量不会诱发显著器官损伤或基因突变,满足新药开发标准。
17.CYP2D6基因多态性调控曲马多代谢的作用机制:合并用药与超重人群的多因素影响研究
概述:解析CYP2D6基因多态性在合并用药和超重人群中对曲马多代谢的调控,揭示药物相互作用和肥胖可加剧代谢差异,强调需根据基因表型和共病状态优化镇痛方案。
18.食品添加剂单独及混合暴露的毒性效应评估:基于四种人体细胞模型的毒理学研究
概述:本研究通过肝、肠、肾及神经细胞模型,评估食品添加剂单独及混合暴露的细胞毒性,揭示混合条件下毒性效应协同增强的现象。
19.姜黄素可通过清除活性氧缓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的小鼠脾损伤
概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可通过诱导线粒体ROS过度生成,引发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炎症及组织损伤;而姜黄素通过清除ROS、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逆转DON诱导的脾脏毒性。
20.雷公藤甲素通过激活cGAS-STING通路诱发小鼠卵巢炎症及卵母细胞质量下降的机制研究
概述:雷公藤甲素通过激活cGAS-STING通路,触发卵巢炎症反应和线粒体损伤,导致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为药物性卵巢毒性防治提供新靶点。
21.白杨素与N-乙酰半胱氨酸单用或联用对溴氰菊酯所致大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概述:通过评估白杨素与N-乙酰半胱氨酸单用及联用对溴氰菊酯暴露大鼠肝脏的影响,证实联合用药通过协同抗氧化与抗炎作用能更有效地减轻肝损伤。
22.基于便携式XRF光谱的波兰跳蚤市场糖果及包装纸有害元素快速无损检测与健康风险评估
概述:利用便携式XRF技术对波兰跳蚤市场糖果及包装纸进行多元素无损分析,发现铅、镉等有害元素存在超标风险,儿童经口暴露致癌风险显著。
23.水飞蓟素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缓解多西他赛诱导的大鼠肝肾毒性
概述:水飞蓟素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凋亡及自噬信号网络,减轻多西他赛诱导的大鼠肝肾功能损伤。
24.18β-甘草次酸通过抑制TNF-α/NF-κB/p38-MAPK与JAK1/STAT1通路缓解双酚A诱导的肝肾损伤
概述:18β-甘草次酸协同抑制TNF-α/NF-κB/p38-MAPK和JAK1/STAT1炎症通路,减轻双酚A诱导的大鼠肝肾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发生。
25.黑磷纳米材料粒径对肺损伤的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机制研究
概述:在大鼠中发现,不同粒径黑磷纳米材料诱导的肺损伤程度与粒径负相关,其作用机制与巨噬细胞M1型极化,和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26.2S-橙皮苷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和凋亡缓解敌敌畏诱导的大鼠肝毒性
概述:构建大鼠模型揭示,2S-橙皮苷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并抑制线粒体凋亡,显著减轻敌敌畏暴露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和脂质过氧化。
27.甲基供体化合物通过抑制EGFR/DNMT-1通路缓解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
概述:甲基供体化合物通过下调EGFR/DNMT-1信号轴,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减少胶原沉积,同时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
28.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激活Nrf2通路并抑制CYP2E1表达改善顺铂诱导的雌性大鼠肝毒性
概述: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并抑制CYP2E1介导的氧化应激,显著改善顺铂诱导的雌性大鼠肝脏氧化损伤。
29.阿月浑子叶提取物对二甲基苯并蒽诱导的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基于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节机制的体内体外研究
概述:阿月浑子叶提取物通过抑制氧化损伤、下调促炎因子及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乳腺癌发生率。
30.法匹拉韦诱导大鼠肺毒性的实验评估
概述:基于动物模型证明法匹拉韦(T-705)可诱导健康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及促炎因子释放,从而导致肺泡上皮损伤。
31.美国人群饮料消费现状与健康风险评估:代表性样本中咖啡因与含糖饮料摄入的流行病学特征
概述:美国人群含糖饮料与能量饮料消费持续增长,咖啡因摄入量超安全阈值比例升高,青少年及特定族群风险突出,亟需修订膳食指南并强化健康干预以防控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32.印尼产市售茶制品中9,10-蒽醌的污染水平检测与致癌风险评估
概述:检测发现印尼市售茶制品中9,10-蒽醌污染率达30%,膳食暴露模型评估显示长期摄入可能存在致癌风险,亟需优化加工工艺并制定区域限量标准。
33.新型合成卡西酮类物质在离体猪肝模型中的代谢动力学与胆汁排泄研究:以4-Cl-PVP和eutylone为例
概述:利用离体猪肝灌注模型解析了4-Cl-PVP与eutylone的代谢途径,发现二者通过CYP3A4/2D6代谢然后经胆汁排泄,排泄率与脂溶性负相关,其代谢产物可作为毒理学标志物,为新型毒品毒性评估提供依据。
34.褪黑素通过NMDAR-CaMKⅡγ介导的突触-核信号通路缓解十溴联苯醚诱导的幼鼠空间记忆损伤
概述:褪黑素通过调控NMDAR-CaMKⅡγ信号轴介导的突触至细胞核信号转导,修复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诱导的幼鼠突触可塑性异常,从而逆转其空间记忆功能障碍。
35.丁香酚诱导健康Wistar大鼠肾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概述:在大鼠中发现,丁香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大鼠肾毒性,高剂量暴露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肾小管损伤,低剂量暴露未显著改变肾脏形态与功能参数。
36.椰子油对蒙古沙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生成酶及雌激素受体动态平衡的调控作用
概述:椰子油可抑制蒙古沙鼠肾上腺皮质内类固醇生成酶活性,并破坏雌激素受体表达平衡,导致皮质功能紊乱及激素合成异常。
37.聚山梨酯80与羧甲基纤维素钠通过微生物组互作差异调控肠道上皮屏障完整性
概述:聚山梨酯80通过扰动肠道菌群显著破坏上皮紧密连接结构及屏障功能,而羧甲基纤维素钠对上皮完整性影响较小,二者经菌群互作对肠道通透性的调控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38.啤酒花植物雌激素体内暴露水平的生理动力学模型预测分析
概述:通过构建生理药动学(PBK)模型,整合体外代谢数据与生理参数,预测啤酒花植物雌激素的体内分布及动态浓度变化,经实验验证表明其可精确模拟肠道吸收、肝代谢及组织蓄积过程。
39.贝莱斯芽孢杆菌醛酮还原酶的表征及其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概述:本研究从贝莱斯芽孢杆菌Vel-HNGD-F2中克隆表达新型醛酮还原酶,表征其最适合的反应条件及底物特征,并证实其能高效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
40.工业化酿酒酵母菌株通过与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结合缓解其毒性作用
概述:工业化构建的酿酒酵母可通过与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生物结合,修复肠道屏障功能,显著降低AFB1肠蓄积并缓解肠道炎症反应。